DISCPDP长得非常“像”,甚至连底层理论的坐标轴都几乎一样。


他们到底有何不同呢? 除了浮于表面的一些表现形式(字母vs动物)、信效度研究方法和代表人物等,大家可以自行百度(信效度报告可以留言公众号后台索取),今天我们回归到理论逻辑的本质来尝试分析一下。


① 坐标轴真的一样吗?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PDP的坐标轴)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DISC的坐标轴)


表面看起来,一条轴是“快——慢”,一条轴是“人——事”,这是基本一致的。

DISC理论再深一个层次,谈论的其实是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,它的理论底层坐标轴其实是这样的:



竖(快慢)轴,其实背后是“强VS弱”,这是对自我实力的评估——我是强的,自然自信满满,快人快语;我是弱的,自然小心谨慎,不争一时长短。横(人事)轴,其实背后是“敌vs友”,这是对外在环境的评估——敌对环境,自然需要理性客观,战斗(控制)状态;友善环境,自然感性放松,开放状态。 

PDP强调的是“人”本身,它们认为天生特质很难改变(较少考虑环境因素)。

 

②DISC强调“变”,PDP则基于“不变”

顺承上节内容,我们继续深入展开。

DISC非常强调:人们有能力觉察自己的行为倾向并且自我调适。

这种觉察和调适,基于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。人的身上同时有DISC四种行为因子,只是多少有异。再少,你也能调用,再多,你也依然可以控制。


因而延伸出来DISC的理念有:“懂比爱更重要。”“凡事皆有四种解决方法。”“不要企图改变他,但我们可以调整自我,尽力去影响他。”“恰好遇到对的人是运气,把爱人变成对的人才是能力。”……这一切理念,出发点都是希望能让我们更好地去调整自我,适应环境,从而收获幸福。 

PDP则强调“天生”的性格差异,因而让人会有优势有短板。既然是“天生”,那么可能找到契合的环境,会比自我调整来得更轻松些。

 

③压缩区等于变色龙吗?

顺承上节内容,关于“变”的话题,我们再来看看标题这个问题。

DISC里,如果四种特质都在压缩区(数值在35-65区间内),我们称之为压缩型。PDP也有同样的概念,处于中心区位置的称之为“整合型”,又叫“变色龙”。但这两者之间还是有明确差异的。这种差异还是源自理论基础中“变”与“不变”的差异。



压缩型传达的信号是:受测者没有应对环境的明确方向可能的原因有:

1)他还在观察环境,尚未做出判断(例如新入职者);

2)自我定位摇摆(例如他原来的应对不当,遭遇到环境打压,而呈现收缩状态);

3)所处环境复杂多变,他需要更圆滑应对(例如某些HR需要八面玲珑)。 


但变色龙传达的信号是:我可以随时变身四种当中的某一种来处理问题。

这和“凡事皆有四种解决方法”还不一样。


DISC谈到调用特质时,谈论的有两点:

1)再少的特质,你也可以把它用好——即使你身上有再少的I,你依然可以努力向陌生人展露笑容。

2)我们可以尝试换一个角度去探索世界和探寻解决方法——尽管你可能最终还是用你最习惯和最擅长的方式,但依旧多了一种可能性。


变色龙强调的是他的“能力”,DISC的调适强调的是我们的“努力”。 


以上三点不同,总结一下:

①“环境”VS“天生”;

②“变”VS“不变”;

③强调“努力”VS 强调“能力。


这些差异没有好坏对错之分,工具也没有孰高孰低,只看我们如何去应用。对DISC的解释会更详尽一些,也只是因为更熟悉的缘故。


不尽之处,欢迎补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