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如今无论什么公司,都有裁员的可能性。如果是一锅端那种自然无话可说,安心跟HR谈个好价钱即可。还有些情况,是介于有限定名额,看落到哪个部门头上,还有可转圜空间的,这种就特别考验团队领导人。要是处理得好,以后团队对你死心塌地,处理不好,人心就散了。 


面对可能落到自己头上的裁员名额,不同风格的团队领导人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。当然要是业绩特别好,底气特别足,说话特别好使那种,自然就能拍着领导桌子说:“我不管,我的人你们一个都别想动。”


业绩不好的,或者说没有明显突出表现的部门,怎么办呢?



这时候有DISC四种处理方法: 

D——看工作成果

赶紧让团队成员们自己罗列出工作成果,不仅如此,还开个工作坊,让大家都帮着想,有没有遗漏的,一二三都写出来。最后不管是拿给领导看,还是作为裁员的依据,有理有据,而且是得到全体成员确认的,谁都没话说。 

I——胡搅蛮缠

抢先到领导办公室里说说自己团队的功劳和奉献。当然这前提是,你还能I得出来,证明你平时跟领导关系的确不错。这时候哭着喊着,领导打打同情分,要是正好本来裁谁都无所谓,为免被你烦那可能真就放你一马了。 

S——能拖就拖

跟团队里几个有野心的骨干暗示一轮:“你们有路子就赶紧跑吧。”对领导则开始打太极。这种做法往往容易成为被开刀的对象,但我也见过很多拖到有人主动辞职,顶了名额的。 

C——做POW验证

POW就是工作量证明。他把团队每个人的工作量进行罗列,用数据证明每个人都在超负荷运转,真的是一个都不能少。他还会强调团队的专业性——我们的活,别人也干不了。 以上这些方法没有好坏对错,还是要看决策者比较吃哪一套。但这些也只是小花招,不足以影响大局。



作为团队领导人,更重要的功课其实是做在前面——如果团队一直有突出的业绩,除非公司要垮了,否则根本就不需要担心被裁员。 


举例,你智慧的选择比团队的努力重要。有两个业务团队主管,总监老王选了A业务,因为A业务他研究了很久,比较有心得。另一个总监老杨,他选择B业务,因为B业务虽然要从头开始,但是他判断这是公司发展重点,容易突破。结果半年后,尽管老王团队加班加点苦干,A业务依然迟迟没有大进展,B业务则搭上顺风车,高速发展。总经理就跟老杨说:“老王那边A业务没有突破,准备要裁掉一半人。你这边也意思意思,我看你团队工作量也不饱和,裁一两个吧。人家老王那边天天加班,你们天天准时下班,不裁也说不过去。”老杨顿时就拍桌子说:“他们业务做不起来,干嘛要裁我的人啊。我的人是不忙,但有业绩啊,你要是跟我讲看忙不忙的话,裁你几个行政好了,我看他们又不产生业绩又不忙。在你行政裁掉三五个之前,别和我谈裁员。”你看老杨的硬气,不是因为他有多努力多能干,而是因为选对了业务方向。 



举例,人事行政部门也可以搞业绩。

有个国企的人力资源部总监,工作思路很清晰:“除了日常工作之外,每年你们必须从年初就给我规划好三个大业绩项目,设计好,落地好。这样到了年底,大家都好过。”这种就属于非常聪明的团队领导人,他不会让你往死里做,而是有张驰纵横之术的。遇上裁员,他每年的业绩项目翻出来,得过的嘉奖翻出来,谁都不敢说他的部门没业绩。这就是功夫做在前面。 



举例,不合适的人要及时请走。

小曾虽然平时领导风格非常亲民,和员工打成一片,不要求加班也从不在下班时间找人干活,深受好评。但对员工的出品要求很高。一旦他认为工作不用心,缺乏创造力,他就会开始找员工谈话。如果他觉得的确员工对工作内容缺乏兴趣,会主动建议员工找新的工作,作为上司会提供一切便利。因为他认为一定要保持团队里的职业化水平和工作热情。后来遇上公司裁员,因为上司熟知他的风格,丝毫不会质疑他的团队里有水分,也就没有波及到他。 



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作为经理人,如果有团队,往往要想得更深更远。毕竟,要负责的不再只是自己这一碗饭,还有团队的饭碗。


有一天大家心服口服地叫你一声“老大”,就必须要有相应的担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