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大脑里有两个系统在同时运转。
 
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,不怎么费脑力,没有感觉,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;

系统2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,例如复杂的运算。系统2的运行通常与行为、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。
 
系统1更接近直觉,系统2则更接近理智。
 
当我们醒着时,系统1和系统2都处于活跃状态。系统1是自主运行,而系统2则通常处于不费力的放松状态,运行时只有部分能力参与。系统1不断为系统2提供印象、直觉、意向和感觉等信息。如果系统2接收了这些信息,则会将印象、直觉等转变为信念,将冲动转化为自主行为。通常情下,一切都会顺利进行,系统2会微调整或是毫无保留地接受系统1的建议。因此,你一般会相信自己的最初印象,并依自己的想法行动。通常情下,这样也挺好的。
 
当系统1的运行遇到阻碍时,便会向系统2寻求支持,请求系统2给出更为详细和明确的处理方式来解决当前问题。系统2在系统1无法提供问题答案时,就会被激活,这好比你碰到了“17×24”这样的乘法题,系统1无法给出答案,系统2便被激活来解决问题。当你遇到令人吃惊的事情时,同样会感到自己有意识的那部分注意力会瞬间激增。另外,在系统1所设定的世界里,电灯不会跳,猫不会像狗一样汪汪叫,猩猩”也不会穿过篮球场。如若事物违反了系统1所设定的关于世界的模式,系统2同样会被激活。
 

福尔摩斯那些名侦探,往往系统2就会被不符合常理的蛛丝马迹激活,活跃起来。


当我们在探讨DISC时,到底有没有系统2在里面掺和呢?

其实这时候系统2的参与是比较少的。
 
【场景1】员工又一次发少了工资,兴冲冲地找到人资进行质问。人资轻描淡写地说:“发错就发错了,下个月补发就行,干嘛这么大惊小怪。”

【场景2】员工A和员工B在抢一个会议室,员工A说:“这是我先预订的了。”员工B说:“我先到这儿的。你跟谁预订的?公司没有这个规定啊。”
 
以上两个场景,显然都不需要用系统2去冥思苦想和计算,而完全凭借个人工作经验在处理。以前的经验和习惯会让系统1惯性地去做处理,懒惰的系统2没有足够被刺激起来。这时候人们的行为表现往往和自己的DISC倾向性密切相关。
 
在头脑清醒的时候——甚至在思绪并不那么清晰的时候——你的大脑一直在进行着多重运算,这些运算可以保留和更新一些关键问题的答案。例如:有什么新情况吗?存在危险吗?事情进展顺利吗?我需要转移注意力吗?完成这个任务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吗?你可以将大脑想象成飞机驾驶座舱,里面有一套刻度盘,上面显示着这些重要变量的当前数值。系统1会自动对当前这些数值进行评估,因为这些数值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决定是否需要系统2提供额外的帮助。

什么时候系统2会被刺激起来呢?看看下面两个场景。
【场景3】公司年度审计当中,发现出入账有问题,涉及金额巨大。公司召集所有相关人等一一核查。

【场景4】公司上市对外召开媒体发布会,每个部门都在各司其职做好充分准备。
 
以上两个场景,无论是DISC哪种倾向性的人,都会小心谨慎地去调用自己全部的智商和情商去应对。这时候,系统2开始运转起来,大部分表现都经过深思熟虑。当然,也不排除有些人还是凭直觉行事。
 
因此我们可以总结下DISC和系统1、系统2之间的关系:
1、系统1参与越多,系统2参与越少,DISC的倾向性就会更明显;

2、公司里,小事系统1比较多,大事系统2比较多;

3、人不可能总是保持理智(所谓理智,就是事事经过精密计算再去做),大部分时候还是依赖系统1,这时候DISC的预测就更具参考价值。


好了,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