腾讯微博宣布在928日停止服务和运营。本来早就已经被遗忘的它,又翻起了尘封的记忆。我们不禁要问:为什么它干不过新浪微博呢? 


我调查出以下几种原因:

1、腾讯微博的界面太难看了,实在看不下去。

2、腾讯微博居然推荐QQ好友,这和玩QQ空间有什么不一样?我想静静!

3、功能巨难用,一点儿都不顺手。 


以上纯属用户视角,其实经不起琢磨。

以腾讯的研发能力而言,抄一个产品抄到像素级精准完全唾手可得。如果真的是因为以上原因,腾讯几乎可以在一夜之间,完全复制并改良出一个新浪微博2.0来。 

真正的原因,其实在于腾讯只擅长做产品,不擅长做运营。但凡涉及到运营的领域,它全都“扑街”。其他败绩举例:在线购物(淘宝),线上金融(支付宝),短视频(微视)…… 

只有做产品它是成功的,微信、邮箱、游戏……这些产品只需要强大的研发,而不需要强大的内容和服务运营。

但凡涉及到服务运营,腾讯就必败无疑。




微博是一个需要对各大内容商提供有力服务互联网产品。内容创作者,往往需要有人串联炒作,配合演出。更何况,新浪本身就有运营博客的强大经验团队在。 有人说,这不对啊!马化腾不是很S吗?S的人应该重视服务才是啊!


各位,企业创始人固然可以很大程度地影响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,但在经营风格上,有时候却更受限于组织形态。 


腾讯是以产品导向为组织条线的,阿里则是以业务导向为组织条线的。腾讯文化的确很S,但那是对员工,彼此之间彬彬有理,决策个啥东西,还得开一场民主生活会,其乐融融地做第三种选择。腾讯就连高层决策,都是长老会开会讨论,并不是马化腾金口断言的。

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决策过程,我就很烦一些刻意避免争吵的会议。没有争吵的会议往往毫无意义——最后往往是不了了之。这就决定了,团队速度很慢,效率随缘,动作佛系。



我有个师姐,去了腾讯王者荣耀做品牌,本来很有激情想大干一番,毕竟每月到手45万白花花的银子,传言30个月的年底分红就在不远的将来。可是,她最终还是在半年后主动离职,跑到滴滴去了——作为一个典型的东北人,她实在受不了部门内外都来回墨迹,互相扯皮甩锅,有条不紊地龟速前进。

对于这种DI风格的实干家而言,再多的钱都不如有限的生命来得贵重。


久而久之,留在腾讯的人,就越来越S,速度越来越慢,策划越来越被动。服务运营特别讲究效率和脑子灵活,这恰恰都不是S所擅长的。 


腾讯更新产品的速度倒是极快的,当年雷军的米聊两个月更新一次,而微信几乎一周更新一版。我有个中学同学(是的,我同学很多)当年是微信研发团队的小队长,那是一个极D的人,中学时候就不咋爱社交,偶尔翻墙去网吧,成绩保持中游的那种。所以这种人在产品研发一顿突突,无所谓决策,反正都听张小龙的——完事儿就被挖到支付宝了。 不是说腾讯就不行了,只是涉及到服务运营的领域,它可能干不过别人。这不是换一批业务领导就能改变的事情,往往和组织形态更相关。


业务导向的阿里显得更加狼性,抢肉吃是天经地义的。“地推”这种业务模式就是阿里做起来的,后来又被携程等发扬光大。

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接触过这些地推起家的业务型人才,那叫一个“野”,嘴巴能说腿能跑,随时都像饿狼一般搜寻着猎物。管理这些人,往往需要极大的包容度,和放风筝的能力。



用郭总的话来讲,腾讯的组织形态是“外圆内方”,看起来很圆融,但潜规则壁垒分明;阿里的组织形态是“拼图”,区域之间紧密咬合,规则是用来打破的。


所以,你看,阿里整天讲文化讲规则,整天出事——什么高层绯闻中层潜规则基层偷月饼,这就是组织形态决定的意识形态。


腾讯对于自己的文化宣传最多就是停留在马化腾过年发红包的层面,但是从来不出事,为什么——内部紧箍咒,规则重重,人人有发言权但没人有大权限。 


今天的分析,感觉还是很不到位。如果需要更彻底的分析,可能就要卧底腾讯阿里,做几个月员工,才能更有发言权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