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有家公司很有趣,公司里开会经常吵架。这并非不好的现象,争论有助于发展,过分和谐反而不一定就是健康的团队状态。 

摘录两次吵架/争论,你来评评理。

(一)

客服部总监:大家看看这些账号的对应数据,有人管的账号数据就很好,没人管的账号数据就不好,但我人手不够。所以我想把一些客服部现在要承担的部分工作移交出去,空出来的人手就能把没人管的账号重新做一做。


总经理点头表示认同,但副总却跳了出来。


副总(主管IT的技术男):我觉得要搞清楚所谓的不管,是到底一直都没人管,还是回复慢,如果回复慢,是多久回复一次,影响到的客户交易金额有多少。我觉得这里面未必有必然的因果关系。很可能你管起来,也未必有用。


客服部总监:我的目的是先要有人管起来。


副总:但是这些账号的动态需要重新评估,回复慢还是没有回复,一日有多少流量,造成了多少损失……


副总语速很快,但客服部总监打断他说:“然后呢?这些账号就不管了?你评估不评估,这些账号不都是要有人去管吗?是先有人管,再去评估流量动态好吗?难道评估出来没有很大关联,你就丢掉这些账号?不一样是要有人管?”


副总也恼怒起来:“我不是这个意思,但你的数据分析逻辑有漏洞。我再说一次……


副总再次以超快的语速开始重复自己的逻辑。


客服部总监忍不住回道:“需要我再说得明白点吗?我换一种说法,现在客服部人手紧张,你们其他部门把丢给客服部的活自己领回去做,客服部有正经事要干。你是需要我把话说这么明白?”


 客服部总监在会上很D,有明确的目的,数据只是他向各方施压的工具。但非常注重运行逻辑的IT男副总裁却跳了出来,对数据逻辑提出质疑。他并非不赞同客服部总监的目的,只是单纯对数据逻辑提出质疑。因为对于IT来说,数据逻辑错了,可能整个棋盘都被打翻了。他并非故意与对方作对,而完全出自下意识的担忧。 


(二)

公司此前库存问题严重,因此现在谨慎了很多。总经理向商品部提出要求:我希望看到动销率和售罄率的统计。你们可以让IT配合拉出来,每周销售会议上,我都需要看到这个。


商品部总监:这根本毫无意义。现在我们的采买计划和上货节奏,南北方差异很大。店铺个体差异也很大。我举个例子,一个货在北方卖不掉,不代表它调到南方店铺里就卖不出去。所以售罄率根本说明不了任何问题。


总经理:那我怎么知道会不会有库存积压?等到你季末再来告诉我有库存,那时候已经没有时间去解决问题了。


商品部总监:我知道,但算出来告诉你也没有用啊。现在我们都是严格按照销售计划去进行采买的,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。


总经理:很好,所以你能承诺我,最后返仓率能控制在5%之内吗?


商品部总监跳起来:这我怎么保证?行业内正常也在12%-15%之间啊!


总经理:大哥,行业内的单件毛利是600%,我们只有300%啊。我们要走这条路,就要有这个金刚钻去控制返仓率。


商品部总监:你要我商品部承担返仓率,那我只能不采买。让你销售部没东西可以卖。这是销售部应该去考虑的事情。你能给到销售部多大的权力,让他们去设计活动,承担起滞销品就地消化的职责。而不是一滞销就退回公司,一滞销就退回公司。


总经理:所以我要知道动销情况,这样才能及时提醒和督促销售部。


销售部总监:没事啊,我们全承担啊。卖不出去很简单,我们全部就地打折处理,肯定都没问题的。 以上这一组混战,总经理和商品部总监彼此都明白目标是什么,也明白数据的指导意义。他们争吵实际上围绕的是部门KPI的问题。到底应该哪个部门来对库存率负责。


销售部总监虽然只说了一句话,我们也能看出来,他是一个偏I的人,甚至有点儿迷糊。这也是为什么,前期有大量库存——销售部门对数据几乎没有管控。


所以总经理尽管知道库存不应该由商品部背锅,但还是指望着商品部总监去承担起来。看起来同样DC的商品部总监,是更靠谱的。 在职场里,争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。


但问题是,我们在争论过后,是否会“记仇”。争吵并不会伤害团队的和谐,“记仇”才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