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格尔说过: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的教训,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。

 

心理学告诉我们,人们往往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那一部分事实。当我们在谈论经验的平移时,往往下意识看到的是相同的情况,而忽略那些已经变化的部分。

 

举个例子,有人跟我说:我走访了一些企业,发现做事的企业应该用年轻人,例如制造业、研发、高科技等,因为老人干不动了;而那些做人的生意的企业,应该用年纪偏大的人,例如服务业、咨询业、贸易等,因为年轻人耐不住性子。


还有人跟我说:福利待遇好的企业选择多,平均年纪就偏小,福利待遇差的企业,平均年纪就偏大。

 

两种说法都有道理,然而两种说法我都能轻易找到反例。


有电子商务平台,老板一直在骂HR不能招到成熟人才,总是找90后;


有研发行业,名气大技术强,但福利待遇在同行里偏低,所有人都以它为行业跳板。整家公司都很年轻,超过30岁的不足10%,表面看上去朝气蓬勃,实则HR天天被骂;


有销售行业,福利待遇都非常好,也想招90的新血,更提出优先晋升90后,然而新招回来的血液却都是80后;

 

其实用人策略往往会受到行业、大环境、公司政策等种种影响,几乎很难平移经验。

 

有个内训师讲化妆品产品。她的课讲得一板一眼,很干涩乏味。于是我建议说,你为什么不举一些案例,或者回答一下学员的销售问题呢?——当学员提出在销售产品过程中遇到的困难,她从来不正面回答。


她说:“因为我的所有回答,所有案例,都会被他们断章取义地解读,成为有毒的答案。”

原来有一次,有人问她:“眼霜涂上去之后,长脂肪粒,这怎么办?”

学员都不想听到她说“停用”两个字,因为这会导致退货,影响业绩。于是她说:“涂抹精华的时候如果把眼睛的部位涂上了,可能会因为营养过剩而长脂肪粒。”

后来市场上就解读为:只要长脂肪粒,就是因为精华涂眼睛了。可是很多客户的脂肪粒问题是源自其他原因,最后就变成了老师乱给答案,使她的声誉受到影响。

 

经验平移的时候,我们很少意识到去分辨哪些可以照搬,哪些不可以。阿里巴巴早期是平移亚马逊的商业模式,可是也在不断进行改良,现在已经截然不同。以招聘年轻化这件事来说,我们可以尝试用DISC,去厘清一些经验是否可以被更好平移。


D目标,大家的目标有什么差异——我要公司年轻化是为了脑袋更新,还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消费者?

I影响,涉及到哪些人,他们有什么不同?——希望员工发挥的优势是什么?

S支持,大环境条件一致吗?——福利待遇,行业氛围等。

C性价比,值得吗?——为了新人的创造力,我愿意破坏企业文化,驱赶老人为新人腾位置吗?

 

那天听到一个人说:十年前做IT的一毕业就能拿一万多,我们觉得特别有前途。现在十年了,毕业生也还是拿一万多,我们就知道,这行不行了。


这句话对吗?我不知道。


情势是变化的,当我们在进行判断时,可以管中窥豹,也可以综合考虑。